今天是:

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经济学院兰日旭《中外经济关系史》

发布日期:2024-01-15    作者:     来源:     点击:

《中外经济关系史》是我校经济学专业本科二年级上学期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为32课时。课程围绕“经世致用”的理念,以中外经济关系变迁为研究对象,讲授“中国故事”的内在逻辑;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切入点,经过近代以来的自我重塑努力,当前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经济秩序中心的地位,使学生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融合式教学为抓手,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外经济关系史》课程面向本科二年级上学期的经济学各专业学生。围绕“经世致用”的理念,树立本土意识,以中国在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变化为背景,立足中国国情,实现思政元素和德育培养的有效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外经济关系史》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经济学类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按照“经世致用”理念,秉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以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关系史为研究对象,讲授“中国故事”的内在逻辑;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切入点,系统讲述“古代中国的辉煌-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当代中国的奇迹” ,厘清中外经济交往的历史发展逻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课堂教学与“行走的Workshop”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挖掘各教学环节中的思想教育资源,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融合式教学”为抓手,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通过深挖思政元素与创新融合式教学,实现价值引领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1.德育培养为目标

课程以德育培养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融合式教学,基于“三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校内的第一课堂和校外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将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并将其融会贯通。同时,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

2.思政元素为内核

课程以思政元素为内核,基于“四融合”的教学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中外经济关系史传授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通过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与方法,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准绳,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理研究融通;通过中外经济关系史的介绍,以中国的具体国情为要点,实现历史思维与现实问题的融合;通过全球化的视角分析问题,以本土实际问题为内核,实现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融合。

3.能力提升为重点

课程以学生能力提升为导向,注意培养学生的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独立分析能力,注重培育创新精神。本课程教学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中外经济关系史知识,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世界经济秩序变化,并为学生们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正确地运用课程中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