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学工程 >> 教学名师 >> 正文

名师论道|姜爱华:用心争做“四有”好老师

发布日期:2023-11-15    作者:教学咨询科         点击:

用心争做“四有”好老师

暑假前,教务处老师请我写点什么,来与青年教师分享教学名师养成的影响因素和心路历程。这可难坏了我,多次提笔又放下,感觉比写专业论文还要难,一是自感与真正的名师大家差距太大,二是不敢说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但终究是要“交作业”的,就认真回忆了一下从教以来的一些经历,把自己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写出来,供大家批评。

我是2002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的。踏上工作岗位后,除了做一名专职教师,我还先后担任过本科生班主任、本科生成长导师、学生党支部书记、助强班导师,协助院领导主管过学科建设、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目前还担任教工党支部书记。无论是担任哪个角色,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内心总有一种声音在告诉自己:要对得起中央财经大学这个平台,要对得起踏入中财的金字塔尖上的莘莘学子。记得2019年党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之时,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巡回督导组组长宋秀岩书记一行来我校调研督导,我有幸参加了调研座谈会,会上宋书记谈到,教师党员以什么为标准检视问题?不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么!一席话让我醍醐灌顶,从此,用心争做“四有好老师”成为我的人生信条。

坚定信仰 深爱党的教育事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与新中国同龄的我校,把“忠诚”摆在了校训的首位。虽然我没有做过调查,但想来,把“忠诚”二字写进校训的学校可能并不多见,可以说,我校诞生之时就带着红色基因。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教育事业忠诚,我校有着太多这样的楷模。我所在的财政税务学院,有着财政理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德高望重的姜维壮教授,他把全身心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苏联留学毕业后他放弃国外优异条件,心心念念党和国家培养了他,毅然回国投身到祖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2016年已经重病在床、失去了语言能力的他,仍清醒地用口型询问我们“我的党费交了没有?”记不得是哪一年,得悉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在工作中犯了严重的经济错误,姜老师特别痛心,语重心长地说:“是我们没有把学生教育好啊”。做老师,就要对学生一辈子的成长负责,这是一种怎样的胸怀,这是一种怎样的担当,这是一种怎样的大爱!后来,姜老师的这句话深深刻在我的心里,时时鞭策我提高党性修养。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老师,对我影响至深,比如我的导师马海涛教授、李俊生教授,曾任财政学院党总支书记的葛仁霞老师、杨琼老师等等,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深爱着党的教育事业,深爱着他们的学生。爱的教育是传承的,这些老师们深深影响了我、教会了我,也让我热爱着教育事业,愿意全身心奉献教育事业,自觉用课程思政与学生共同成长。

潜心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我始终认为,学生上课不听讲,主责在老师,因此会不断督促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经过10多年的探索,创立了基于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引领、创新思维养成和创新技能训练”三位一体的财经类本科生学术训练体系。

一是通过优化论文演示环节引领创新意识。自2009年引入课堂演示环节之后,我不断探索、改进,力图最大化发挥这项“大作业”的效果。我发现,论文演示环节长期存在六大问题,即,论文选题“无从下手”,论文写作“毫无章法”,部分组员“搭便车”,评价机制“单一化”,他组同学“事不关己”,学术激情“戛然而止”。针对这些问题,在《政府采购管理》《财政学》等课程中,我设计了“每周政策播报”“论文写作专题指导”“随机挑选演讲者”“随机抽查点评”“成绩评定基于修改后的论文”“推荐论文发表”“组建科研兴趣小组”等环节破解了上述难题,激发和引领学生创新意识。2015年以来,通过课堂教学,共引导学生发表财经时评26篇,推荐10个小组论文公开发表或获奖,指导20多名同学公开发表专业论文。

二是通过改进案例教学、线上教学激发创新思维。案例教学实现从“佐证案例”到“探究”案例转变,提供开放性思维训练。主要做法有“提出好问题”“同伴互学”“发散思维”“多途径解决方案”等;结合学生们爱玩的“剧本杀”游戏,探索了“角色扮演型案例分析”,让学生从不同视角深度理解政府采购及财政活动中的当事人不同的利益诉求。线上教学充分运用“翻转课堂”,提供批判性思维训练。主要做法是拟定一个主题,由学生录制视频,其他同学围绕视频中的观点进行讨论,授课教师进行时事点评、总结。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化,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发挥“同伴互学”优势,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伴们的讨论中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是通过组建科研兴趣小组训练创新技能。为了持续引导学生科研兴趣,搭建后课程学术平台,带领学生不断修改完善课程论文,带领学生实践调研,参与课题研究,已有10余名本科生参与我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这些同学获得了较好的学术锻炼,在科研中快速成长,也为后期继续深造奠定了基础。

目前这项教改成果已被不少高校同行借鉴和模仿。2020年4月,我受邀在全国财政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财政学课程建设线上分享会上做题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财政学教学方法改革——《政府采购管理》课程探索”主旨发言,听课老师约120余人。2020年7月30日,受邀担任“财政学类专业第八届暑期师资培训班”主讲老师,就《创新能力导向的财政学教学方法探索》做专题培训,听课教师达300余人。《北京教育》(高教)于2023年4期刊登了该教改成果。

深耕科研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我坚持科研反哺教学,用较为扎实的学识,促进科教融合育人。与很多科研大牛相比,我科研并不出色,但在科教融合育人方面,自我感觉做的还不差。

一是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扎根中国大地、研究中国问题。一些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有感兴趣的点,我会及时引导他们将想法变成研究;课程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会详细向学生传授论文写作规范、对小组论文跟踪指导,平均一个小组要指导五次以上。记得有一年,一个小组同学特别认真、有学术钻研精神,我们围绕着小组研究主题,除了课间当面交流,持续线上交流,来来回回交流了44封电子邮件。

二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吸纳有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的同学参与课题研究,多位同学经过学术历练后保送名校研究生。2019年我主持财政部委托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问题研究”课题,有四位2017级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被印发8期内参,报送财政部领导和财政部各司局及各省级财政厅(局),四位同学后来被保送北大汇丰及我院等继续攻读研究生;2020年主持了财政部共建课题“构建有利于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需求管理制度研究”,吸纳了2018级和2019级的五位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五位同学分别保送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及我校等。2020年主持了北京市人大委托的“北京市公共卫生投入研究”课题,2018级本科生李泳禧同学参与了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获北京市人大李伟主任批示,李泳禧同学后来因为科研突出,保送我院硕博连读生。

爱生如己 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记得前些年担任本科生成长导师期间,学院领导信任我,每年都安排一些“特殊”学生给我,我用责任心、耐心和爱心去打动他们,无论是厌学、沉溺于游戏还是心理脆弱的同学,最终都能走出困境、顺利毕业。一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上学时没少惹麻烦,和同学关系不融洽,学习不努力,近二十门功课挂科,我经常找他谈心谈话,本科生成长导师手册上记满了每一次谈话的内容和他的变化。大三那年他遭遇不幸,失去了母亲,噩耗传来,他第一时间来到学院找到我,我一边安慰他,一边把手头的钱凑起来给他当路费,叮嘱他路上要多注意安全,之后又通过电话关注他的动态。一块石头捂在手心都会热,何况人心。大三那年寒假回来,从新疆到北京,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啊,他带着家里人做的奶疙瘩,一定要我留下,我的眼睛湿润了,破例收下了学生给的礼物,因为我感觉到这个孩子的内心在变暖,他已经把老师当成了亲人。果然,后来他一改之前的为人处世态度,与同学关系融洽了起来,学习也努力了起来,通过了所有的考试,顺利毕业。毕业前,他发来这样的短信:“老师,小鸟在窝里看到什么,飞出去就会做什么,感谢您,您不仅传授给我知识,还教我怎样做人”。我给他回信,跟他讲这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他又发来短信“老师,我们哈萨克族有句话,果树的果实越多越往下弯,老师,您真是一颗果树”。再后来毕业几年后,他请我帮他写出国读研的推荐信,当时的我不知道有多么欣喜!如今,这个曾经的“问题学生”已从哈萨克斯坦欧亚国立大学研究生顺利毕业归来,失去母亲的他称我“姜妈妈”,并感言,“很庆幸大学里遇到了姜妈妈,没有放弃我,让我后来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关爱同事 与青年教师同进步

作为一名过来人,我深知青年教师的不易,会主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与他们一起分享、一起进步。记得有一年教师节前,校工会发慰问品,我院新入职的老师因为还没有来得及入会,没有领到慰问品,于是我和她一起分享了工会的温暖,学校的温暖。亲爱的同事,更是工作中的好兄弟、好姐妹,新教工初来乍到,我们老教师有责任帮他们快速地融入新集体。

近些年,学院的青年教师参加各层次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最美课堂比赛、教学创新大赛等,我都尽全力去帮助他们。办公室、沙河主教、学院南路主教、图书馆,到处都留下了我们一起切磋的身影。还记得,2017年王文静老师参加北京市青教赛前的最后一次演练,因为有课,我们俩时间总对不上,就选择视频在线演示,信号不好,我们就把电脑搬到阳台,从北三环到北五环,把我们连起来的,是对同事的信任,对学校的热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最终文静老师获得北京市青教赛文科组第一名,以及最佳教学演示奖、最佳教案奖。2019年王怡璞老师到北京市参赛,比赛规则有所变动,参赛老师要准备五份教案、五个PPT,赛前头一天再随机抽取现场讲课内容,工作量非常大,当时教师发展中心的杨主任、红瑞老师,工会的刘主席,学院文静老师,我,还有其他很多老师,大家积极配合王老师,不知做了多少次的演练。6月1日凌晨抽签,抽到的竟然是在学校参加比赛的那份教案,按理说这是最好的结果,殊不知在之前长达一个月的准备期中,大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相对并不熟悉的其他四个教案上了,反倒是这份教案没有投入太多时间。意识到需要给王老师更多的自信,我电话她,当天,在学院南路主教310教室,我,文静老师,王老师,我们从仪态到手势到语言到内容到着装,一遍遍地推敲、一次次地润色、一回回地演练,直到王老师信心爆棚。2021年我又指导了学院的陈思老师获得了北京市青教赛文科类A组一等奖,同时获“最佳现场展示奖”和“最佳教学反思奖”两个单项奖。能和这么多优秀的青年教师一起感受她们的高光时刻,着实让我很开心。

回顾从教21年的经历,有成就更有不足。未来我会继续怀着对党的忠诚、对教育的热爱、对学校的眷恋、对同事的关心,汇聚成对中财学子的大爱,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继续努力前行。

名师简介

姜爱华,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有《财政学》《政府采购管理》等。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2022),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2021),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20),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20),中央财经大学特殊贡献奖(2019、2021、2022),中央财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本(2019),北京高校第十届、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7、2021),第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2018),北京高校第五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2007),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22),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22),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2009)、中央财经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综合一等奖、最佳教学演示奖(2006),中央财经大学奖励基金“涌金优秀教学奖”(2014、2022),中央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2)等奖项。主持和参与教改课题近十项,主编教材《政府采购管理》获评北京市精品教材,主讲课程《政府采购管理》获评北京市精品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部分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或省部级奖励。

撰稿人:姜爱华,审稿:张艳萍,审核:林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