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爱华,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学国家级教学团队核心成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公共财政概论》(2019)编写组成员,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核心成员。兼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北京市财政学会理事,入选财政部“财税改革研究”专家工作室成员、财政部预算管理人才库专家、财政部政府购买服务长期合作专家。曾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主编教材《政府采购管理》获评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获北京高校第十届、第十二届青年基本功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北京高校第五届青年基本功大赛三等奖、第五次全国财政理论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第六次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2017)、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北京市财政学会调研成果特等奖(2019,2020)、第二届“邓子基财税学术论文一等奖”(2013),主持课题研究成果两次获省部级领导批示。
教学精益求精 育人润物无声
姜爱华同志视教学如生命,潜心钻研教学改革,致力于打造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建成北京市精品课程《政府采购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引入实验教学环节。她提出的“三位一体”本科生学术训练教学方法得到全国财政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认可和推广,被全国不少同行效仿。2018年以来,她指导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多位同学因科研突出被保送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攻读研究生。
姜爱华同志爱生如己,被学生亲切称为“姜妈妈”。她用爱培育爱、激发爱,滋润学生心田,成为学生“筑梦”、“追梦”、“圆梦”道路上的领航人。她成立学生科研兴趣小组,定期组织研讨,资助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引导学生走上学术创新之路。指导多项国家级、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获优秀结项,指导多支团队获北京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及优秀成果奖。指导团队获2016年“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第十一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实践”专项赛三等奖。
对于一些多门课程挂科、网络成瘾、心理脆弱的困难学生,她主动请缨担任成长导师,愿意付出加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关爱学生。一名曾经面临缀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她的支持与帮助下,如今以优异的成绩从哈萨克留学归来。这个“问题学生”毕业前曾发来短信:“小鸟在窝里看到什么,飞出去就会做什么,姜妈妈,感谢您,您不仅传授给我知识,还教我怎样做人。”
科研严谨治学 成果厚积薄发
姜爱华同志立足于国家和首都发展的重大需求,聚焦财税改革,致力于中国特色政府采购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等19项,研究成果推动了财政改革实践。2018年主持发改委招标课题,多项建议被吸纳进《招标投标法》修改,2019年承接财政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课题,研究成果被印发8期研究资料,报财政部领导,并作为各省市推动改革的指导。2020年主持北京市公共卫生支出课题及2021年主持的北京市财政补贴改革课题,成果获北京市人大批示,两项成果均被运用于北京市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实践。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项目35项,出版专著、参编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140余篇,多项成果获“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北京市财政学会调研成果特等奖”等。
党性熠熠发光 争做时代先锋
姜爱华同志是学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率支部获评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首批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020年新冠疫情袭来,她第一时间组织党员捐款,组建“专业教学+疫情防控”、“课题组+疫情防控”党小组,引导支部成员讲好疫情课程思政、做好疫情科研攻关。支部成员发表疫情防控相关论文10余篇,接受主流媒体采访20余次,她本人在全国财政学教指委主题视频会议上做主旨发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她立刻投身志愿服务,奋战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
利益面前“退一步”,困难面前“往前站”,不给别人“添麻烦”是她朴素的人生信条。做完膝盖手术后,医生说需至少休养一个月,可她心里挂念学生,拄着双拐没耽误一次课。在没有电梯的楼层,她一步步吃力地往上挪,每次走到教室都气喘吁吁。她由于颈椎神经压迫导致右臂麻木,面对当天的研究生复试工作,她挂完急诊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咬牙克服病痛,换用左手书写,完成近5个小时的复试工作。对于青年教师,她总是愿意付出时间,舍得分享经验,耐心细致地“传帮带”,2017年、2019年和2021年连续三次指导学院教师斩获北京市青教赛文史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