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央财经大学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5-2027年)》和《教务处2025年工作要点》要求,全面落实“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强实践”理念,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着力加强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建设,着力推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整体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经学校研究决定,在2024级本科生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系统修订的基础上,启动2025级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点任务
(一)夯基筑本,深化公共基础课改革
1.思想政治理论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系统总结改革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结合国家最新改革要求,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协同,全面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2.公共通修数学类课程:由统计与数学学院牵头,精准分析本科生数理基础、学情特点和发展需要,对标国内外一流大学相关学科专业数学类基础课的学分、学时设置和教学组织安排,梳理对比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关键要素,以系统扎实调研论证为基础,以夯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组织、提升难度和挑战性为改革主攻方向,客观分析制约因素和改革难题,研制科学的改革方案和课程体系、教学标准,扎实分析分级分类教学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施策略,提升因材施教精准性,全面提升数学类课程教学质量,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支撑。
3.公共通修外语类课程:由外国语学院牵头,系统调研一流大学外语类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及教学模式,研制外语类课程改革方案,全面夯实学生外语基础能力,着力提升高阶性和挑战度,进一步完善分级分类教学体系,探索四年连贯不间断英语学习机制和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课前课上课后一体化教学,加强课程教学内容更新,构建规范化教学质量标准,优化公共外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衔接体系。以系统调研和方案研制为基础,构建更加符合学生成才需求的课程体系、学分设置和教学标准,全方位提升外语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国际交流能力水平。
4.公共通修计算机类课程:由信息学院牵头,全面调研学生信息素养基本特征,深入分析一流大学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程开设情况,研制计算机类公共课改革方案。聚焦人工智能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核心素养,加强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强化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及典型场景应用能力,丰富课程教学供给,强化实操能力培养,加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
5.体育类课程: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牵头,统筹两校区体育设施资源,开发多样化运动项目,加强课程内训练,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6.写作类课程:学校强化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建设高质量写作类课程。由各学院牵头,遴选优秀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分专业设计开设2学分专业写作课程,制定课程建设方案和教学大纲,课程纳入202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公共通修课程模块。由文化与传媒学院牵头,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制定建设方案和教学大纲,建设通用类写作课程,纳入通识教育选修课,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广大学生提供高质量写作能力培养培训。
各牵头单位应在调研基础上深入查找问题、找准对策、提出需求,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考核要求等方面研制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编制相应课程类的教学指南。
(二)博学深培,夯实学科基础课建设
全面夯实学科基础课建设,参照专业类教学国家标准,按照“厚、深、广、新”的学科基础课改革思路,依托前期专业知识图谱和课程知识图谱建设成果,系统梳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专业进阶课的内容结构和逻辑关系,全面提升学科基础课的“两性一度”。各专业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原则上设置6-8门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进一步推进知识图谱建设,完善课程大纲建设,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学术挑战性等方面建立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发挥教学名师引领作用,探索建立基础课总负责人制度,推动跨学院课程共建和资源共享。
(三)强化实践,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严格落实实践教学学分比例要求,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建设,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学分(学时)占比不低于20%。整合课程中分散的实验实践内容,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实践课程,提高独立设置实验课比例。依托各类实践基地,深化校政企研合作,围绕本专业领域人才实际需求,开发前沿实验课程和跨学科综合实训项目。
(四)整体联动,优化校、院、专业、课程四级培养目标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OBE(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完善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形成由学校办学定位和总体目标统领、统分结合、特色鲜明的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各学院以2024年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进一步凝练专业介绍,完善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三位一体”矩阵支撑关系;以现有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进一步系统修改完善教学大纲,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各学院务必将上述要求贯彻落实在2025级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中。
二、具体要求
1.各专业毕业总学分要求原则上保持不变。除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等特殊类型人才培养项目外,普通专业毕业要求高于145学分的应进一步压缩毕业总学分要求,为学生跨学科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
2.合理安排每学期课程类型和学分布局。同一专业大类下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在大类培养阶段进行统一的课程设置。
3.进一步凝练选修课程设置。专业选修课中的外专业类或外学院开设课程占比控制在30%以内。对连续2学年停开或没有本专业学生选课的课程应从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删除。
三、进度安排
1.4月18日前,相关学院提交公共基础课调研报告、改革方案和相应的教学指南、新开课程教学大纲。各学院完成本专业学科基础课的系统论证和专业课程体系梳理。完成新开课程需求论证和院内审批程序,在教务系统提交新开课申请(操作指导另行通知)。
2.4月25日前,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方案评议。评议通过后,面向全校公布新版公共通修课程教学指南。
3.5月16日前,各学院在教务系统中维护本专业培养方案,操作指导和审批要求等另行通知。
四、其他工作
请各单位高度重视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按照学校总体安排,结合本学院实际,统筹做好课程优化调整设置和系统信息录入等工作。《通知》要求的相关学院调研报告、改革方案和相应的教学指南,电子版发送至教务处工作邮箱,纸质版经学院院长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后,报送至教务处教学计划科。通知未尽事宜联系教务处教学计划科。
联系人:兰雅慧 李荣 曹俊华
联系电话:62288057
材料报送地址:学院南路校区实验楼614室
邮箱:jwcjhk@cufe.edu.cn
教务处
2025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