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改动态 >> 正文

吴启迪副部长在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08-04-02    作者:jxjhk         点击:
主持人 演讲人
地点 科室名称

同志们: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见面。这个会议让我想起五年前在合肥召开的直属高校教务处长会,那次会议的一个中心任务就是贯彻落实4号文件。五年没有开这样的会了,应该说这次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两次会议研究和部署高等教育工作。5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高等教育工作汇报。5月19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招生管理工作会议,陈至立国务委员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的中心精神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当控制高校招生增长幅度,稳定招生规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把发展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昨天上午,周济部长就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开了一个专题会,听取了高教司的工作汇报。周部长非常关心今天这个会议,他说一定要把进一步实施“质量工程”的一些精神传达下去,听听大家的意见。6月底,教育部还将在广州召开由地方高校参加的教学工作研讨会。这两个会议都是我们为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研究新形势、理清新思路、提出新举措而召开的重要会议。

下面,我想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谈四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999年,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人民群众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做出了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7年多来,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高校的共同努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上了一个台阶。实践证明,中央的这个决策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我们分析高等教育形势,首先要肯定这一点。最近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也明确肯定了这一点。

1、规模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5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是1998年的4.7倍,在学人数达到了230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为21%,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现在看来,1999年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使我国总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提高国民素质、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活力凸显。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使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转变。我们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新体制。组建了一批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办学优势凸显,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另外,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人事和分配制度、招生考试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和高校成本分担制度等重大改革也取得明显成效。现在看来,假如没有后勤社会化改革,在高校原有办学空间很小的情况下,这么大规模的扩招恐怕是难以实现的;假如没有培养成本的个人分担机制以及相配套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与制度体系,没有多元化投入和民办高校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不可能实现。

3、在规模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十五期间,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一是2001年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4号文件,就加强教学工作提出了12条针对性很强的要求。二是2004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即2005年1号文件,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两个文件,为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2003年,我们还启动并实施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狠抓了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教学名师奖”的表彰,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积极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4、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从“九五”到“十五”,我们抓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我国应当有一些高校能够与世界上的一流大学或著名的大学进行竞争,这是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我们必须采取的一个国家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养创造性的高层次的优秀拔尖人才,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通过“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实施,推动了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在高校中汇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和研究成果,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在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贡献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高等学校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五”期间,全国高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75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5.07%;国家技术发明奖64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64.4%;国家科技进步奖433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3.57%。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后者打破了我国连续6年无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局面。另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实施,为发展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很好地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6、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顺利推进,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我国已经与包括26个发达国家在内的32个国家与地区签定了学历和学位互认协议。国内大学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高层次的人才和学生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培养的大学生得到许多国家的欢迎,来华留学生人数稳步增长。

总之,近几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是也应当看到,发展是一个不断产生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也面临着新的矛盾与问题。一是素质教育问题。应试学习的倾向还比较普遍,没有真正做到贯彻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亟待加强。二是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问题。高校规模增长过快,不少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结构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众教育阶段的新的质量问题日益突现。三是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问题。一些高校办学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所谓的上层次、上规格,导致人才培养的规格或模式趋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很突出。四是高等教育的投入增长跟不上规模发展,部分高校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和师资明显不足,办学条件紧张。五是教师队伍的问题,教师的精力投入不足,教学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个别教师不遵守课堂讲授纪律等。六是高校的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就业面临压力,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大。这些问题,必须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并逐步解决。

二、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提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思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是十个字:“素质教育,普及、发展、提高”。就是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面对新的形势,高等教育要适当控制高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把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引导到提高质量上来,把重点放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校风学风和制度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上来。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及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面,我从教学工作的角度,谈几点工作思路:

1、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种种困难和问题的指导方针,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高等教育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要统筹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一个数量概念,也是一个质量概念,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要统筹重点大学和一般性高等院校之间的协调发展,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出发,努力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满足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实际需要;要统筹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做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促进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西部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

2、加强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引导高等学校分层分类培养人才。现在有一种不良倾向,就是不断攀比、盲目地提高办学层次,导致无序竞争,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我们要求各个学校都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根据国家需要,找准学校定位,并且各安其位,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办出一流。所谓一流学校并不是必须有博士授予权才叫一流学校,学校是有不同类型的,你在一种类型的学校里面办得最好,你就是一流学校。将来的高校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一类是研究型大学,这种学校要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今天参会的高校大部分都属于这种类型的学校。一类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学校,这类学校应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不要把它们都变成培养博士生的学校。美国三千多所高校,真正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只有245所,我们现在有接近两千所高校,有240多所高校有博士授予权。还有一类是高职高专。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强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帮助学校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紧密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本地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引导学校明确办学思想,找准学校的定位。各高等学校要根据国家和地区、行业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和生源状况,大力推进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3、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加强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加大教学投入。加大投入主要表现在经费的投入和精力的投入上。在加大经费投入上,一方面我们要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另一方面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同级财政部门积极协调,保证生均教学经费逐年有所增长,确保高等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拨款及时、足额到位。在精力投入上,各学校应充分重视本专科教育,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上,而忽视了本科教育。希望各学校一定要花大力气把本科教育搞好,这是立校之本。还要明确学校的党政一把手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工作,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学校的相关工作要围绕教学工作展开。要明确高校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与社会兼职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要明确教学管理人员要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和服务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明确学生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珍惜时间,努力学好本领,掌握真才实学。

第二,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要在巩固前一阶段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高质量人才,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之路,对各种类型的人才都要关注,不要搞没有特色的趋同发展。要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按照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科建设水平。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高校培养和汇聚人才的优势,将人才工作与学校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强校。要扎实推进教学基本建设。其中,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风建设、教学基地建设、教学队伍建设是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必须长抓不懈。

第三,强化教学管理。在座的各位都是教育行政部门、大学里教学工作的管理者,怎样强化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强化对学生的管理,坚持严师出高徒。我们要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只有牢固地树立起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增强责任意识,才有可能承担起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严谨的学术风气。要严格要求教师,坚持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广大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必须严谨治学,克服浮躁情绪,坚决制止和惩治学术不规行为。要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认真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各高校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试、教学档案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4、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就是要以人为本,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使我们的学生既“成人”又“成才”。所谓“成人”,就是人格健全,懂得做人的道理,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所谓“成才”,就是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在此过程中,要强调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还是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今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融合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大力改变一些课程教材陈旧,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加快建立新的课程、教材体系、考试评价制度,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切实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和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要加强产学研的合作教育,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使学生通过实习实践增长才干。

三、加大“质量工程”实施力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我部从2003年开始启动并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质量工程”是我部把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质量工程”实施以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重要举措:

——开展“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表彰,激励教授讲授本科基础课程。2003年,第一届评选、表彰了100名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根据我部2003年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调查,全国平均85%以上的教授走上了讲台,许多知名教授和院士还承担了本科生的基础课和主干课的教学任务。去年,对北京地区7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显示,2004-2005学年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教授总数的比例比2000-2001学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建设1500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到2005年底,已评审产生了765门国家精品课程,初步建立起覆盖大多数学科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推动优质课程和资源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全面推动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第一是制订新的教学大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第二是改革现在的教学模式,开发研制计算机教学软件等符合个性化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系统;第三是改革四、六级考试等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系统。这三个方面的改革都是围绕着一个总目标,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我国的大学生在毕业时能达到基本听懂英文广播、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具备一定程度的写作与翻译能力。

——积极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2003-2005年,完成了对171 所本科院校、101所高职高专院校和294所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专项教学工作检查。建立了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探索并建立了比较适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得到有效加强。从三年来的实践看,教学评估工作是必要的,第一是体现了教育行政部门监控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种措施;第二是督促主管部门加大投入,保证教学质量;第三是发现了教学环节中的许多问题,达到了“以评促建”的目的。我相信评估工作会向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坚持做下去。至于今后的做法,我们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将会出台一些分类型的措施,包括专家组的评审过程、评估时间、评估周期等的分类。要尽量减少评估工作对学校日常工作的不必要的干扰。

——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该计划从2001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国内一流大学对口支援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共13所高等学校,目前对口支援的范围已经扩大到26对。通过对口支援工作,受援学校的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和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启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至2007年,将分批建立100个左右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国家级、省级两级实验教学示范体系,带动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另外,还启动了“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建设项目,为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的开放度和教学科研水平打下了基础。

——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我们已经建设了35个示范性软件学院,36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9个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和35个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为加快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目前已批准重点建设了180个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基地”在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与改革。

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推动高等学校树立新的质量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激励机制,特别是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手段,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006年,我们将继续实施“质量工程”,认真落实温家宝总理“教授、名师要上课堂”的批示精神,做好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表彰工作,进一步推进教授上讲台工作。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再评审出4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继续做好35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实施“万种教材建设计划”,做好“十一五”规划教材的评审。继续全面推广基于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大师、战略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能够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团队。

面对新的形势,今后,我们必须继续加大实施“质量工程”的工作力度。最近,高教司正在制定“质量工程(二期)”计划,目的就是要把实施的内容更深入一些,力度再大一些。这个二期计划现在还处在征求意见阶段,下午,尧学同志会就其中的实施项目向代表们作专题介绍,希望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这里我就不再多讲了。

四、对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几点要求

第一,要加大精力投入。当前教学管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我知道,各位高教处长和教务处长平时工作很辛苦,任务很繁重,压力也很大。你们中的很多同志,既是教学管理人员,又是某些领域的专家、学者,既要从事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又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教务管理工作往往是很具体、很繁忙的。但是,大家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不辞辛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大家进一步加大精力的投入,多分析形势,多思考问题,多出新思路,多出新举措,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有不断的发展。

第二,要自觉加强学习研究。当前,高校教学工作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很多,有许多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思考。作为一个教学管理者,要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各位处长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努力作好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争取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与时俱进,使自己得到成长。

第三,要加强交流和沟通。作为大学的教务处长,要多与学生、老师交流,掌握第一手的材料,了解第一线的情况。要多与各兄弟高校、地方政府沟通,多与教育部的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只有信息通畅了,沟通充分了,对于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才更有利。在这里也真诚地欢迎大家多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我代表教育部向为精心筹备这次会议付出辛勤劳动的四川省教育厅和西南财经大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长期工作、战斗在高等教育管理第一线的各位处长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