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学工程 >> 教学名师 >> 正文

名师论道|张苏: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激励着我不断努力

发布日期:2023-11-16    作者:     来源:     点击:

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激励着我不断努力


从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一流大学的教师,我对国家充满感激,对生活充满热爱,总觉得有用不完的力气,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断开拓前进。我最热爱的就是教育事业,毕业后来到中央财经大学任教,把学生的知识增进和人格成长当作了自己人生的意义所在,心无旁骛,一心专注于教学、科研工作。教学实践中我深感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不断努力,无作功夫形迹之心,一步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水平!

我已经从教十六年,有了很多感悟,愿与同行们一起分享。


给本科生讲好课的前提是:对经典文献有通透的理解

在我看来,要给本科生讲好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最为重要的是,对这些领域内的经典文献务必有通透的理解。但凡对一个理论某一个细节不通透,讲起课来一定是以其昏昏使其昭昭,不可能。在授课前,一定要对于每个理论严格回溯经典文献;不弄透经典文献的每一个字决不罢休;年复一年的读,不弄通透不下笔;严格遵照,绝无歧义。我记得,卢卡斯关于产出与通胀替代关系的那篇文章我读了20遍有余。

要用科学推演体系组织知识、讲授知识

我对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每一板块知识,都以伟大先哲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蓝本,对于每一个理论板块总结出科学推演程序:先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定义——提出方法(也就是分析框架—— 由此推演命题”—— 对命题进行经验研究”——如果经验研究检验命题不具有稳健性,则修改假设,重新论证,直至得出结论。这种讲授方法契合大学生认知习惯,能让大学生通透知识的基本原理,并由此引导大学生培养起科学思维习惯乃至科学精神。我以这种授课方式形成的宏观经济学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2020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

不粘贴不复制,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了一本尊重经典文献的本科生教材

我历时七年编写了一部具有教育意义和科学研究意义的《宏观经济学》教材:

第一,对于宏观经济学经典文献的引入深刻、生动。教材对于经典文献的前后文献进行了细致考察,加深了读者对理论的理解和学习的兴趣。比如,第五章引入了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后,又通过一个理论与应用专栏引入了莫迪利安尼等人的后续研究(Jappelli and Modigliani2005)。这种理论与实证文献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在引入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Friedman, M1957)时,我不仅仅踏踏实实引入了弗里德曼的理论证明,还引入了他的实证检验(弗里德曼对1897-1949年间美国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进行的六次计算)。再比如,在第七章对于著名的卡甘模型(Cagan1956)的讨论中,引入了卡甘的一个抽象定义货币需求对于通货膨胀的半弹性,也就是,通货膨胀增加一个单位,货币实际余额需求下降几个百分点。讲完模型后,还专辟理论与应用专栏来介绍了卡甘对于奥地利、德国、希腊、匈牙利、波兰、俄罗斯在20世纪20-40年代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期所计算的这个半弹性的估计值,同时还列出了Khan(1975)的估计值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我对于经典文献思想的解释是生动的。以第四章为例,按照卡甘的抽象的适应性预期方程构造了一个具体的函数,这一具体函数还可以容纳不同性格、不同思维习惯的人的预期规则。随后对这些预期规则进行了直观的数值模拟,读者会看到,如果经济当事人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期规则,预期值与真实值的误差有可能会越来越小。

第二,引入了大量有关中国经济以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对比的数据,这是该教材一个积极而重要的探索。在增长理论中提出稻田条件后,立即绘制了中国、美国、加拿大、巴西1950-2010年的人均资本与人均收入的散点图作为佐证(第45页)。在总供给理论中,在援引了Lucas1973)对美国和阿根廷1951-1967年总需求政策的产出效应和通胀效应的分析后,严格按照卢卡斯的方法估计了中国1978-2009年总需求政策的产出效应和通胀效应。在失业和通胀理论中,不仅仅关于经济活动人口数、就业数、失业人口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直接使用中国数据,还严格按照菲利普斯(Phillips1958)的方法绘制了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此外,该教材还引入了大量中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恰当的国际比较。我对于何时何地引入数据显然经过了一番思考,尽力做到了两点:一是契合大学生的认知心理,二是经济数据与经典文献思想的融合。比如在介绍失业和通胀的关系时,先绘制了智利1990-2010年的CPI时间序列,这一序列有着递减的趋势;此后绘制了智利1990-2010年的失业率,这一序列基本是递增的。最后绘制了横轴为失业率,纵轴为CPI的散点图,得到1990-2010年智利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负向替代的关系。紧接着又绘制了芬兰1980-2010年、葡萄牙1990-2010年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散点图。这就为提出菲利普斯曲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先做铺垫后讲基础理论的讲述方式使得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变得更为轻松。

将此深心奉杏坛,是则名为报师恩

从小学到大学以及博士后阶段,无数老师殷勤的付出深深感染了我,让我也决心投身于教育事业。从2007910第一堂课开始,我把与学生沟通的电子邮件汇集成《教学日志:我的教育生涯》,到现在已经保存的有50万字(散失了将近10万字)。针对学习能力非常强的同学,我建议他们尝试阅读高级文献;针对那些明确表明对经济学某一板块非常感兴趣的同学,我找到这一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论文发给他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针对那些决心投身实践领域的同学,我给他们提供初级教材中经典的案例,希望他们培养起对经济问题良好的直觉。我建立了一个“从中财大到世界”的群,全是我微观、宏观课堂上优秀的学生,我推荐到了国内乃至世界一流大学进行深造。我也遇到了对于经济学毫无兴趣的同学,便决心因材施教。2010年微观经济学课堂班上的杨玄同学找到我咨询,说心中更喜爱电子学专业而非经济学专业,因此十分困惑。我便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即我也曾因为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在从中国人民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电子科学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继续学习。最终,杨玄同学下定决心发奋学习、追求梦想,最终成功考取清华大学电子学专业硕士。

作为教师,要总有深重之心,注重自己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每次上课之前,我都提醒自己做到如下三点:第一,凡道字,重且舒。我的方言比较重,所以每次上课我都这样提醒自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第二,凡出言,信为先。对学生的承诺不论多难都予以实现;决不讲述没有科学论证的观点;决不谈论自己没有亲证的道理;第三,凡证明,必明晰。中级经济学教材中很多思想没有给出数学证明,我制作了详细的课件来证明这些思想,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反映这帮助他们培养起了谨慎提出自己观点的习惯。

我担任教学院长三年,教务处副处长三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听的课有两百多门次。经过近15年的教学实践、教学观摩,以及与同仁的交流探讨,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符合如下七个条件:第一,教学过程把握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价值取向;第二,严格按照培养目标教学;第三,完成教学大纲;第四,用生动的教学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第五,用勤勉的敬业精神感染学生;第六,用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第七,用优秀的个人魅力影响学生。

亲爱的教学同仁,我们一起努力!

名师简介


张苏,男,1975年生。200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5-2007年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士后,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伦敦大学访问学者;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主要讲授课程:本科生: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硕士生:微观计量分析、专业英语;博士生:高级计量经济学、应用计量分析、专业英语、经济学研究方法。获全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最佳教学演示奖;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北京市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被评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2020年),获得中央财经大学2020年度学校“特殊贡献奖”。在《经济研究》等权威期刊和英文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在老龄化问题、养老金制度、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影响力;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宏观经济学教材(2020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深受学生好评。曾兼任国家开发银行专家(高等教育领域)。